很多人在找裝潢設計師之前對於自己家裝潢後會長什麼樣子是沒有太大的概念的。
大部份的人只能給 “我希望類似這樣的感覺” “我希望類似那樣的的裝潢” 這種籠統的想法。
後續就由設計師來出圖並且以3D圖的方式來盡量達到屋主心中所希望的夢想家。
大部份的設計師會極力推薦屋主做木作,因為不像鋪瓷磚,砌牆,等等這些只有一定額度可做的工程,木作是可以無限加做的。
若你家所有地面都已經鋪瓷磚或地板,設計師總不能建議你天花板也鋪瓷磚吧??
這樣要你覺得設計師不是在坑你也很難。
但設計師卻可以建議你做木作的間接照明,而且理由還很多。
“光會比較柔和”,“對小朋友的眼睛比較好”,“大家都是這麼做的”,等等的理由隨他掰。
另外,木作的市場比較沒有定價可言,因為木工是很倚賴師傅功力的工程。
所以當設計師開出一個比別人貴兩倍的數字時,他可以直接跟你說因為他的師傅做工比較細所以比較貴,而屋主也無法說什麼。
但最怕的就是你付了A級工錢卻拿到了D級貨。
因為就算你事前去參觀設計師的其他工程,你也不能保證他會用同樣一班木工師傅做你家。
但裝潢其實就像看醫生,大部份的時間你只能跟醫生形容你的病症,你的期望,
當醫生真的給你開單子的時候,除非你意志非常堅定,不然也不會去懷疑醫生的決定。
相同的,你可能對你夢想的家有一些想法,但當設計師不斷的說 “這樣房子的整體性會比較好”,
“這樣搭配起來比較優” 等等,很多人都會覺得
“設計師這樣講那應該就沒錯” 然後就妥協的做了設計師的提案。
若非有極大意志/主見的人很難不妥協,
畢竟你今天會請這位設計師就是因為你在某種程度上信任他。
不是說這樣就給設計師騙了,而是很多時候你的錢可能就花在你日後覺得很不必要的地方。
比方說,你那鮮少抬頭欣賞的天花板,你那花了十幾萬,過幾年搬家卻帶不走的木作牆。
但值得欣慰的是,現在很多台灣家庭總算漸漸不像以前那般制式的一定要有三房兩廳,一定要有架高和室等等。
網路上甚至有很多人推崇不做木作,把經費改用在其他比較重視的項目。
但是我想鄭重聲明一下,請工班做木作,木作DIY,跟不做木作是三個不同的的做法,請不要混為一談。
以下我們以天花板為例子。
1. 請工班做木作: 就是我們傳統概念裡面的木作牆,木作天花板,等等。
也就是設計師推薦的那種木作。
比方說,上圖的木作櫃就是請工班做的案例。
圖中的客廳一定有釘木作天花板因為要有天花板才能有崁燈。
2. 木作DIY:或許你今天有了極大的毅力拒絕了統包或設計師的提議,不做很多木作。
但或許你又很喜歡木作,或很希望家裡能夠擁有木作才能夠量身訂造的豪華風格。
希望這樣的你不妨多逛逛材料店,看有什麼現成木作可以買回家自己訂。
比方說,線板,燈具座,等等現成木作。
線板就是上圖這種釘在牆壁跟天花板轉角的木作板子。(此圖僅為範例)
線板也算是木作的一種,只是不是現場施作的木工。
畢竟你要師傅在你家一個一個的慢慢雕刻出線板的花朵要多少錢啊!?
所以這種不管是自己釘,還是買了材料請工班釘的木工都只能夠稱做木工DIY。
3. 不做木作:顧名思義的沒有任何不必要的裝飾性木作。
梁外露,線管外露,沒有線板,沒有燈座。(上圖為網路資源)
這種才是顧名思義的不做木作。
我個人是覺得天花板是個很不必要的花費,畢竟我們真的抬頭去欣賞他的時間少之又少。
另外我又特別偏好那管線裸露的工廠風(也特別喜歡機心裸露的手錶,機身裸露的手機)。
所以我家的裝潢是沒有天花板的,冷媒管,電線管,大家一起開心的在天花板上整齊的亂跑。
不過我家的天花板還在施工中,上圖為網路資源而非我家。
做不做天花板其實大部份是美觀的問題。
設計師跟統包會建議屋主做天花板是因為這樣他們就不用管電線怎麼跑,反正都會被蓋起來。
而且多做一個項目就是多撈一筆錢的機會。
有時候是屋主接受不了裸露的管線跟燈具,要用天花板來蓋住。
所以,大部份的時候他真的不是一個必須項目,做不做就看個人喜好了。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我逛文的時候看到有部落客在推崇不做天花板,不做木作牆。
本來很感興趣的點進去看,結果卻讓我小小失望。
這名部落客雖然沒有在自家釘天花板,卻全室都釘滿了線板,燈具上還釘了一個很豪華的木雕燈座。
其實這樣的解決方式是還頗聰明,而且也有達到他希望的效果。
沒有做木作天花板,但卻有做了木作天花板的FEEL。
但我覺得這有點像那些不斷的抨擊 iPhone 卻又千方百計的製造跟它長得很像的手機的那些人。
若推崇不做,就乾脆不做到底吧!
如果能夠接受這種現代風格的STYLE,大家不妨考慮省下做天花板的錢,拿到其他工程去花。
不然存起來做下次的旅遊資金也很不錯!
但不要忘了不管做什麼,用什麼材料,如果忘記整體的搭配,不管再好再貴,
名牌貨搭配起來也有可能像地攤貨喔!
文中所提到的線板是L型的這種
而非線板墻的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