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期跟大家介紹的創作家,PETER CALLESEN嗎?

 

他獨特的剪紙藝術以及浪漫中帶著悲劇感的作品深深的吸引了我。

純粹而無雜質的強烈色塊對比讓人印象深刻。

 

若說PETER CALLESEN是以純白的紙為作畫基地與靈感原料了話,

那麼今天為您介紹的KARA WALKER則是以與其對比的黑作為創作元素。

 

純粹的黒,利落的邊,清晰的形,震撼的影,

正是構成她作品的幾點要素。

KARA WALKER的創作素材說來單純,甚至有些人會稱之為簡陋,

但正因為她沒有用任何其他的材料或色彩,

那強烈的對比反而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大家或許或多或少都有小時候坐在爸爸腿上看著爸爸辦公的模糊記憶,至少我還記得爸爸那看報告時認真的側臉。

但對於WALKER來說,年僅三歲的她,坐在爸爸的腿上,看著身為藝術家的爸爸在畫面上龍飛鳳舞的作畫,

她便決定,將來她也想要做一樣的事。

原來,三歲的他便已經決定要成為藝術家。

而,經過了許多眼淚與酸楚,她終於達成了她的夢想。

 

KARA WALKER 於1969年的11月出生在美國加州。

年幼時在加州長大的她,對於人種歧視,社會偏見等意識還很薄弱,

但當十三歲的她,隨著父親的工作搬遷至喬治亞,亞特蘭大洲時,

她不得不面對自己的出身。

身為一名AFRICAN AMERICAN(非裔美國人),

她不可避免的探討與思索著這幾十年剪還不能消除,歷史上殘留下來對種族的偏見。

特別是當Ku Klux Klan (歷史中著名的KKK黑人抹殺團體) 的復甦事件,Atlanta Child Murder爆發之後

(在事件之中總共23名黑人,其中包括小孩,青少年,與成人等均遭殺害,數名失蹤中)。

這些事件在年幼的她心中造成不可抹滅的黑影,是她創作的根源之一。

 

因此WALKER的作品大多環繞著種族,性別,SEXUALITY(帶有社會地位,含義,價值觀等非單純的生理差別),以及自我的沉思與探索,讓人不僅停下腳步,深思良久不能自已。

 

她首要受世界關注的作品-Gone:An Historical Romance of Civil War as it Occurred B'tween the

Dusky Thighs of One Young Negress and Her Heart, “於年輕黑人婦女的心與那黝黑大腿之間進行的浪漫內戰歷史”(我,我儘,我儘力了!!翻譯翻到都結巴心虛是怎麼回事!?)

 

之中以一幕幕仿佛電影場景般既單獨也整體的將畫面展現在觀眾的面前,此作品探討美國歷史上的人種不平等,

以及時至今日仍然存在的對黑人的歧視與偏見。

在悠長的標題之首,"Gone" 意為小說家馬格麗特﹒米切爾在1936年以美國的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所寫的英文小說《飘》,(後被翻拍成電影《亂世佳人》)。

 

還記得小的時候看《飘》時其實是有看沒有懂,每個字拆開看都看的懂,

合起來也知道意思,但是就是不能體會它帶來的含意以及作者在書中的隱喻。

 

直到道了大學之後再看了一遍才終於比較能夠理解作者的心思,其中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就是

「只有同類的人相匹配,才有幸福可言。」

想必Walker也會跟我有同樣的看法。

或許某些人會覺得,當時的社會思想較為封閉,所有才會有這樣的看法,

現在大家思想這麼開放,一定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

 

但是,真是如此嗎?

 

雖然Walker都以情侶的浪漫相聚片刻為開場白及收尾,但是一連串的悲劇性的,

帶著卡通色彩的黑色幽默剪影又時刻將大家帶離羅曼蒂克的想法,

挑戰著他人帶來的權力鬥爭以及壓抑行為。作者表示,

"The history of America is built on inequality, this foundation of a racial inequality and social inequality"

(美國歷史是以對人們的不平等剪溝建構,人權,人種,以及社會地位的不平等之上。)

"And we buy into it. I mean, whiteness is just as artificial a construct as blackness is." 

(但我們卻欣然接受。我說,白人是理想中的形態全是需構,就如黑人也能夠是理相形態一般。)

*資料取自美國紐約Moma美術館。

 

作品的大小也是讓人感到震撼的原因之一。

彷彿如身歷其境意般的以真人大小的剪影城現在觀眾面前。

她的作品中的不平等還包括了女性的不平等。

在美洲歷史上,黑奴的婦女一旦生子,其子的國籍必定從母,

大家能夠想到原因嗎?

 

其實很多時候,他們的男性主人會與黑奴女子發生強迫性或非強迫性的性行為,

使得黑奴女子誕下的孩子無法辨別其來源處。

針對這般的建築在種族不平等之上的男女不平等,

Walker也不吝嗇的表現在作品之中,

因此甚至有多個博物館批評她的作品太過暴露,醜惡,妨礙風化及有失美感,

禁止 Walker 的作品在博物館中展出。

 

但是我認為,若是歷史曾經發生的事情,那就不應該隱藏起來,

因為歷史本身就是兼美麗與醜惡的事情而成。

 

記得第一次看到Kara Walker的作品時,

讓我連想起了 SURREALIST 畫家雷內‧馬格麗特的系列畫 "Empire of Lights" (光的帝國)。

 

兩者都是以剪影般的對比呈現,但是又是極端的反向。

Walker的作品將曾經發生過的歷史,現在正在進行的偏見,無視與觀眾的喜好,直接裸露於觀眾面前,喧鬧而吵雜。而馬格麗特則是以逼真的風景畫,對比差的時間來引人深思,安靜而沉默。

 

或許,這就是時代的變遷。

 

以下附帶兩部短片(加起來不超過五分鐘),

若是對 KARA WALKER 產生興趣的人不要忘了看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ube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