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約 3810 米的 SHIRA CAMP 睡了一個晚上之後,醒來意外的沒有覺得頭昏腦脹想吐之類的不舒服現象。
不過是爬山的第三天,就已經超過了我所經歷過的最高峰-玉山的海拔了。
因此早上起來覺得神清氣爽全身舒適讓我頗感到意外的同時也讓我非常開心,心想看來身體有漸漸的跟著
海拔調整身體狀態。
登山的行程總是
快快睡,早早起,醒轉之後備行裝。
慢慢走,緩緩爬,踏穩步伐向前進。
看看景,認認路,一路學習一路行。
忍忍累,咬咬牙,只為山頂那片雲。
於是,為了能夠看到登頂後那片美麗的雲海,我們吃完早餐後很快的整理行囊,準備出發了。
今天的行程很特別。如果只是看行程表,今天起始在 SHIRA 的 3810m,目的地為位在海拔約 3980m 的
BARRANCO CAMP。是不是會覺得「今天只走不到200米,好輕鬆喔!」
如果你是那麼想的,那麼你就太小看爬山了!!
今天的行程是,從約 3810 的 SHIRA CAMP 走到 4630m 的 LAVA TOWER,這算是高度實驗,
若為易引發高山症的體質則很容易在這個時候(海拔 4000m 以上)被牽引出來(當然從 3000m 甚至再早
之前就有可能引發,但是就如先前所說,越高越容易引發。)這段行程預定約中午可到 LAVA TOWER。
在 LAVA TOWER 吃完午餐後再去到今天的目的地 3980m 的 BARRANCO CAMP。
這天需要早早抵達 BARRANCO CAMP 因為隔天是要從凌晨就要開始登頂的。所以大家要抓緊腳步盡量
快點爬才能夠快點抵達目的地。
(抱歉,這是明天的行程。)
都說時間緊迫了,我們就很快的開始繼續往上爬了。雖然時間上是早點抵達目的地較好,但大家別忘了,
此刻我們正身處在海拔 3800m 以上的高山,希望快點抵達目的地的的同時又不能攀登太快,因為上升的
速度快也意味著身體適應的時間較少,就比較容易引發高山症。所以我們還是一貫維持著我們的輕鬆緩慢
步調往上爬了。
雖然這幾天在爬山的時候常常看到山青們把行囊頂在頭上,但不管看幾次我還是覺得
很有趣很佩服。
早上一路都沿著石南樹叢地帶向前進發,大家都費城統一的排成了一條線攀登。一邊走,一邊看著遠方
的山,真的會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有種全新的認解。
時不時會經過清澈的水源,在海拔將近 4000m 的高山上,水源不可思議的清澈。
這種水質簡直跟 BRITA 淨水完之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看看那一潭透亮的清水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生輝,泛起耀眼且五光十色的光芒。
石南樹叢地帶有一種很獨特的美感,明明遍地都是石南樹卻又讓人感覺地面光禿禿的。
但讓你感到光禿禿的同時又讓你體會到生命的堅韌性。
體會到生命的堅韌性之後就會覺得這裏生機蓬勃。可讓人覺得生機蓬勃的同時又讓人覺得地面光禿禿。
是不是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本的感覺?
是不是很神奇?竟然同時讓你可以感覺到那麼多看似互相矛盾的感受?
登山最大的享受之一就是與雲比鄰。雲在此刻看起來就像煙霧。
從石南樹叢地帶開始你就會發現植物的多樣性開始以迅速的方式遞減。
慢慢的你會發現你開始只看到各種各樣的綠搭配著各種各樣的灰。
彷彿太陽把植物都曬的褪色一般。但我不得不說其實我蠻喜歡這樣的氛圍與景色的。
這種很像是只有鳳梨葉子的鳳梨樹(名字絕對是我亂取的)長的超級可愛的,地下像是鳳梨般的葉子
往上翹,但是上面會突然反過來,葉子變得短短的且變成向下翻,真的是一個很逗趣的植物。
俯視的看這棵植物,是不是很像..............我也叫不出名字但是非常眼熟的植物...(原諒我我是植物白癡)
不得不說在非洲的山裡,什麼東西也變得更好看了。連蒼蠅感覺都色澤美艷!
或許心境不同看到的景物也會跟著有所改變吧。
這個植物長的很像包心菜,但是我確定他不是。大自然排列的方式總是有他獨特的美感。
這個植物沿路上很常見,但是我覺得長的很像多肉植物很可愛(但是他的葉子不是厚厚的,所以應該不是
多肉植物?)
遠遠的俯視看這些植物,會讓我覺得好像在看高山上的,長於地上的星星。
有時候在路邊還會看到類似花栗鼠的這種小老鼠。真的只有手掌大且竄的飛快,幾乎連照都照不到他們。
隨著一路向上攀登,我們也從石南樹叢地帶走入了高山沙漠地帶。
在高山沙漠地帶顧名思義就是處境有如沙漠,所以能生存下來的植物非常有限。
雖然太陽很大,但是高海拔並不會讓認覺得在攀爬的時候感到特別的炎熱。
沒有了各式各樣的植物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各式的石頭瞬間變得非常的有趣。
怪石嶙峋的地形頗具另一番風景。
在高山沙漠地帶,石頭上都會有青苔。但是不同於我們平常看到的青苔,這些青苔都是橘色的。
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是青苔,但是他們長的方式跟地點就真的跟青苔很像。
進入了高山沙漠地帶後,我的身體也開始慢慢跟我對話了。
我不是要說我開始通靈,而是身體開始跟我說他有點漸漸的感到累了。這讓我感到滿訝異的,
因為我覺得今天雖然相較於前兩天比較有在爬坡的感覺,但是比起以往的登山經驗路程還是算頗為簡單,
怎麼那麼快就會感覺有點累累的呢?
想說可能是身體覺得有一點冷冷的而我又遲遲不肯添中層的衣服,導致身體抗議吧,我停下腳步,
從登山背包裡面抽出中層穿上。本來陪我走的導遊並沒有因為我停下來而超前我,而是耐心的站在
旁邊等我穿好衣服。在穿衣的過程許多團員超前走在我前面,不知不覺等我再踏上腳步時
我已經成為隊伍的末端了。我對此並沒有很在意,因為爬山時有時在隊伍前端,有時在中段,
有時在尾部都是很正常的。
讓我意外的是,我不管怎麼走感覺好像都追不上大家,都跟大家差了一小截。
但無論如何也是要一直走下去的,所以我就以我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前走。
所幸的是,一直跟在我身邊的導遊或許是察覺到我的身體狀況,一直寸步不離的跟在我身旁。
我與導遊C先生一邊聊著天,一邊走著。他來自於坦尚尼亞最大的部落民族之一,MOSHI。
MOSHI的婚姻制度採用的是一夫多妻制,也就是說,如果你是有能力的男子,那麼你可以娶
許多的老婆回家。C先生問我在我們的文化裡可以娶幾個老婆?我笑著對他說「一個」。
「那你有幾個老婆?」我問。
「可惜只有一個。」C先生答
我「喔~」了一聲,一邊在心想「不然你希望有幾個?」。
與C先生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就到了我們的目的地,位於海拔4630的 LAVA TOWER。LAVA TOWER上
有一顆以火山噴發後的岩漿形成的巨大岩石,這是此點的路標(就是上圖中被雲霧繚繞的高聳石塊)。
我是團隊裡最後一個登上 LAVA TOWER 的人,大家看到我之後趕緊把我叫過來一起拉布條照相。
這時的天氣冷颼颼的,畢竟我們在高海拔的區域,所以大家趕快躲進工作人員搭好的帳篷裡面休息
(這時候真的會無比的感謝工作人員們的辛勤)。
在吃飯的時間大家聊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時,有人提到「高山反應」我才恍然大悟的發現我會突然那麼累,
有點頭暈又有點無力感應該就是不適應那麼高海拔的高山反應。團中有幾個人也有感覺有點頭暈暈的,
還有一些人表示好像比平常容易累。除此之外好像就沒有太大的其他高山反應。登山的老師,也就是我們
台灣的領隊,跟我們說那我們算是症狀輕微的團體了,因為吉利馬札羅的海拔放眼世界也算是很高的了。
飯後我們稍作休息就上路了。
吃完飯後我感到身體舒適了很多,雖然目的地 BARRANCO CAMP 是在 3980m 地方,也是算高海拔
(畢竟他已經比玉山高了),但是比起 4630m 的 LAVA TOWER 來說還是低了許多。
這次行走我跟的小團體是由導遊 L先生 帶領的。在這裏要澄清一下,所謂的小團體不是小朋友搞小團體
可以要排擠誰那種。每個人登山的步伐本來就不一樣,有快有慢很難真的隨時是一整個大隊在移動。
因此到最後步伐差不多的人就會變成一個團體,所以我們整個團就被分成了大概三個小團體,這也是
為什麼國家公園對於登山人數會配給固定的導遊人數,為的就是避免有小團體或個人沒有被照顧到。
當然,小團體的成員會根據當天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而改變,有時身體狀況好的時候就走在最前面的團體,
有時身體不那麼舒服的話可能就會變成中後的團體。跟著導遊 L先生 走的我們有四個人,沿路上說說
笑笑的氣氛很輕鬆愉快。不過畢竟來到了非洲,有機會還是應該由多多了解非洲的文化。
因此我們一路上不厭其煩的問了 L先生很多很多的問題,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L先生來自於坦尚尼亞眾多部落中的其中一個部落。這個部族的他們大多以照顧牲口,放牧為生。
在 L先生小時候,部落的大部分居民還是目不識丁,過著只放牛羊,不進書堂的日子。而部落裡的人們
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沒有什麼問題,大家只是依照著祖先傳下來的傳統過日子。因此部落裡的人們大多經濟
狀況還處在一種得過且過的階段。非政府集團來到了 他們的部落後為他們講解了知識與讀書的好處,並且
鼓勵大家進修,至少讓新一代兒女能夠識字。但所謂傳統就是根深蒂固,所謂根深蒂固就是不易更改,
竟然不更改那麼部落中的老一輩自然反對送兒女去讀書認字。
「我不識字都活到這把歲數活的好好的,為什麼要送我兒女去讀書讓我家裡少了勞動力?」L先生感慨的
模擬當初長輩們的心聲。但是這時也不得不佩服那些 NGO,竟然軟的不行來硬的。NGO竟然到孩子們
放牧的地方擄走孩子!!我一點都不誇張,真的是擄走孩子!L 先生說當初八歲的他披著部落的傳統服裝
拿著牧牛的揮桿,正在牧牛的他被突如其來的 NGO 的人強行抓走。不管他又哭又鬧又打對方就是不放手。
被 NGO 抓走後,他被送到了學校讀書。NGO 的人們在抓走他之後就馬上聯絡了他的家人跟他們說明
狀況,並且請他們試圖了解教育的好處與必要性,並懇求他們願意讓自己的子女接受教育。
畢竟「人質」在對方手上,L先生的家人此刻就算完全不想要聽 NGO 的人講話也不能像往常那樣聽也不聽
的直接把人給打發走。在冷靜的仔細聽完 NGO 的人分析教育的好處,L先生的父母也被說服了,懵懂的
覺得好像接受教育也不錯,因此就讓 L先生留在 NGO 的學校學習。這裏有趣的是 NGO 的人們怕孩子們
若是回家了便會懶得回來,或是被阻止回來學習,因此剛開始教育的幾年(好像是一兩年)都是不能夠
回家的。等到開放回家的時候自然 L先生就會回家。但是也是久久一次因為回家的路費對經濟上幾乎
沒有任何盈餘的 L家也是一個不小的開銷。而 L先生就這樣一路讀書考到了導遊做了吉利馬札羅的導遊。
L先生表示導遊的薪水加上小費比他原本牧牛能夠賺到的錢更多,而且他也學到了很多知識,因此他很
感謝當初把他擄走的NGO。
長老們在看到了第一批接受教育的部落孩子所得到的利益之後,也就不怎麼反對大家接受教育,
因此擄人事件就沒有再發生過了。部落裡的孩子們想要知識,想要讀書便會自己去找 NGO,而 NGO的
人們也會時不時的來探望他們尋找希望求學的孩子。
聊著聊著,暖暖的太陽照耀著漸漸向西移動,我們也在不知不覺間抵達了目的地。
就在我走向我們的帳篷區時,我聽到了嘹亮的歌聲,原來是我們的工作人員在唱歌歡迎我們!
這是吉利馬札羅上的必經橋段,工作人員會非常有活力的又唱又跳歡迎我們。當我們的小團隊
抵達目的地的時候,我看到稍早抵達的團員正在有些靦腆的不好意思跟大家跳舞。
向來是到國外就人來瘋(不要臉)的我把行囊往旁邊一丟,跟著又唱又跳的開心起舞。
唱到上氣不接下氣,跳不動的時候這場小小的宴會方散去。
但是,我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我正處在海拔將近四千米的高山上................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