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經有位很有智慧的老師跟我說,

「不要去研究大師的成品,因為那是已成型的創意。

應該去研究大師創作成品的過程,從而設立目標,

思考自己要怎麼持續進步。」

 

若要說起大師們的創作過程,

那絕對少不了畢卡索。

畢卡索,馬蒂斯,與杜象可說是並列二十世紀藝術史的教父。

說到畢卡索,大家的印象中的作品可能不外乎於那些「看不懂的鬼畫符」。

但若覺得畢卡索僅此而已,便是一大錯誤了!

畢卡索的一生可說是一段精彩絕倫的傳奇。

 

1881年,在西班牙出身的畢卡索,年幼時接受宗教儀式,受過洗禮並被命名為,

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rispin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別懷疑,這一長串全是他的名字,且不包含他父母的姓,(西班牙的法律規定孩子要同時姓爸媽的姓)。

敢情是孩子的名字越長長大後越有成就?

雖然畢卡索接受洗禮的祝福,但是長大後的他很快便成為無神論者。

 

有別於很多窮困潦倒的藝術家,畢卡索出生於中產階級的家庭,

父親是專精於鳥類及其他野獸的寫實派畫家。

畢卡索從小便儘顯藝術天份,根據其母親的說辭,畢卡索第一個講的字不是

「PAPA」或「MAMA」,而是「PIZ」,也就是西語中的鉛筆簡稱。

從7歲起他便接受父親親自指導繪畫,素描,油畫等技術,為他奠定穩固的繪畫基礎。

 

在1895年時,畢卡索深愛的妹妹因病逝世,造成他莫大的心裡陰影。

在她死後,全家舉家遷移,離開傷心地而前往巴塞隆納。

克服了喪妹之痛後,畢卡索在巴塞隆納過著如魚得水的日子。

在未來的日子裡,當他遇到不如意或傷心的時常將巴塞隆納稱作他的避風港。

 

在巴塞隆納的期間,任教於巴塞隆納藝術學院的畢卡索爸爸成功說服學院,

讓其子參加入學考試。尋常人許花費一個月方能完成的入學考試,

年僅13歲的畢卡索卻在一個禮拜內就完成,並成功入學。

 

三年後,畢卡索的父親決定將畢卡索送往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藝術學院,

馬德里藝術學院。16歲的畢卡索因此首次離家,踏上前往馬德里的旅程。

但過於制式的教育方式提不起畢卡索的興趣,因此入學不久,他便輟學了。

(是不是天才都喜歡放棄平常凡人夢寐以求的學歷?比爾蓋茲也很快的放棄了哈佛大學)

 

青少年時期

年輕的畢卡索在父親的影響下,以寫實畫作方式作為基礎開始他的藝術生涯。

14歲時,在失去妹妹的陰影與懷念下,畢卡索畫出了他第一個受到關注的作品。

 

The First Communion (1896)

 

以逝世的妹妹 LOLA 為模特兒,此畫中帶有若她還在世的願望與期許,莊嚴而神聖。

同一年,他畫出讓他正式受到矚目的油畫作品。

Portrait of Aunt Pepa (1896)

 

大膽的光暗對比,老練的筆觸,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

實在很難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四歲少年之手的作品。

 

至1897年,畢卡索逐漸受到象徵主義的影響,畫風也漸漸有所改變。

 

逐漸脫離寫實主義,畢卡索開始探索繪畫眼睛所看到的所有景象,融合著他對當時各個大師,

以及老派畫家 El Greco 的憧憬,慢慢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畫風雛形。

於1900年,畢卡索首次前往當時歐洲的藝術中心,巴黎。

畢卡索在那裡很快的交到好朋友,並與其合租一間公寓:友人白天工作,夜晚入睡,

他則白天睡覺,夜晚作畫。

在那裡,他度過可說是他人生最挨餓受凍,窮困潦倒的時期。

那時他不得不拿自己的畫作充當柴火,在小小的房間內,燃燒取暖。

 

藍色時期

不久後,畢卡索步入他的藍色時期(約1901-1904)。

以藍色與藍綠色為主色調,氣氛哀愁,感傷的悲情情景。

畢卡索開始傾向於藍色時期的原因並不明確,

部分人們認為或許是因友人自殺身亡而造成他心靈上的創傷。

雖然這樣解釋合理化了他開啓藍色時期的原因,但是藝術史學者 Hélène Seckel 提醒我們,

不要因其邏輯上的合理性而忽略作品的順序。

 

La mort de Casagemas (1901)

 

在畢卡索的友人,Carlo Casagemas自殺之後,

他為弔祭友人而畫了 La mort de Casagemas (Casagemas 之死)。

畫中色彩豔麗繽紛,光影明確自然,用色大膽。

若說藍色時期是因Casagemas之死推動的,那實在很難想像這選色鮮豔的作品是藍色時期的前身。

 

Casagemas in His Coffin (1901)

 

於同一年,畢卡索的精神狀態開始惡化,罹患嚴重的憂鬱症。

平時外向,喜歡與人交流的他突然開始疏遠他的朋友們。

在此之前,他可說是在巴黎混的如魚得水,頗受歡迎。

然而當他開始以藍色為主色調作畫,以窮困潦倒生活貧苦的社會底層階級的人們為模特兒,

繪出一幅幅看了叫人悲情感傷的畫作之後,他的名聲便大不如前。

 

Femme Aux Bras Croisés (1903)

 

當時的畫作還是較為實用性的作用,用以裝飾空間,調節氣氛之用。

也因如此畢卡索在藍色時期所繪出的作品,在當時,鮮少有人喜歡。

因沒有人會想要在家裡擺著這麼一幅讓人看了就會情緒低落的畫。

購買畫的人逐漸減少,畢卡索的日子也慢慢的越來越難挨。


The Old Guitarist(1903)

 

許多人以為是畢卡索窮困潦倒的環境促使他完成這些帶悲劇性的作品,

然而事實正好相反。

畢卡索因為深入探討底層階級人們的生活,繪出了看了讓人哀傷心痛的畫,

使得作品乏人問津造成窮苦的局面,而非因為生活的困苦而畫出這些藍色作品。

 

 

玫瑰時期

畢卡索從1901年開始的憂鬱症直至1904年方才好轉。

他繼藍色時期之後,步入了可說是完全相反的玫瑰時期。

相較於黯淡無光,生活苦悶,以冷酷的藍色與藍綠色為主色調的藍色時期,

玫瑰時期以溫柔光亮的橘色與粉紅色為主。

他具體改變風格的原因不可考證,但多數人認為他在1904年認識的女性,

Fernande Oliver,為他的生命帶來光亮,使他覺得前途一片光明繼而影響作畫風格。

 

Acrobate et jeune Arlequin (Acrobat and Young Harlequin) (1905)

 

馬戲團的各個角色在這個時期首次登上畢卡索的畫布之上。

以菱形服裝為標誌的 Harlequin (類似丑角,但是不太一樣)更是會頻繁出現在他未來的畫作中,

進而成為皮卡索的標誌之一。

 

下期請參考

「參與靈感」第二十三期  活到老學到老,返老還童:畢卡索 中

arrow
arrow

    lcube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