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一個多禮拜,總算到了尾聲。
辛苦了左右鄰居容忍了一個多禮拜的拆除噪音。(切記!週末不要施工,以免影響大家難得的假日)
屋子總算是拆的差不多只剩下結構了。
只剩下結構的房子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美感,特別是這種老屋。
比方說打通後,房間B與房間C靠窗的位置有一個台階高度的斷層,一看便知那裡最初是陽台。
外推的陽台壁面上還有瓷磚的痕跡,可見當初改造之時並沒有將牆面磨平,而是直接用木夾板封板。
被拆掉的廁所牆面,抬頭一看可看到大小兩個個水管。
大的為污水管(也就是俗稱的糞管),小的為排水管。
看著各處裸露的牆面跟地板,承載著歲月的痕跡,經過了一手又一手的改造,
或許這種老屋的美來自於他那包含故事的曾經。
拆除完畢之後,建議大家拿著一個彩色粉筆或是麥克筆,
在師傅們進場之前,先把所有插座的位置都用粉筆畫好。
插座這種東西個人覺得寧多勿少,因為多了頂多不去用它,但是少了或是沒有,
就要插一堆有的沒的延長線,一分三,多孔插等等,線很多又很礙事,還增加絆倒的危險性。
一邊拿著粉筆,一面拿著捲尺,邊量邊畫。畫的時候不妨模擬一下。
比方說客廳裡,假裝坐在沙發上,那插座要畫在什麼高度才順手?
書房的插座要擺在哪裡比較不擋路?
這樣畫出來的插座不論是高度還是位置,在日後用起來都會比較得心應手,
而且直接畫在墻面上,水電師傅可以根據你畫的插座直接打牆,不需要自己再量一邊,
可以節省施工時間,而你又可以確保他不會筆誤畫錯地方(前提是你自己不要筆誤啊!)
像這樣用粉紅色的粉筆畫在牆上,師傅就可以直接往牆上打,埋管埋電埋出線盒。
今天的作業是材料進廠+插座埋管/打牆。
出動吊車,把一袋一袋的水泥往上運。
水泥的一線品牌有環球水泥,亞洲水泥,台泥水泥等等。
而這次使用的水泥為台泥水泥,主要原因是台泥的穩定性高,品質好,材料有保障。
但是再好的材料也要看師傅的工,若師傅功力不足或是偷工減料,那日後也還是會麻煩不斷。
不論品牌,選購材料最重要的是看認證標記,畢竟經過政府機關多重認證的建材也有一定的保障性,
(在彰化的西班牙我就不予置評了。不過那是食材,建材會好一些.........?)
以下帶大家來認識一些常見標記。
『商品檢驗標識』這個標記我們都不陌生,在很多產品上面都可以看到。
這代表商品經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各項檢驗而批量出產的材料。
此標記不止是用在建材上,很多日常用品,電器等都有此標記,是大家最常看到的標記之一。
『CNS正字標記』是台灣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實施的商品品質認證制度,當廠商的品質管理合乎於國際規範,
而且產品符合中華民國的國家標準(CNS: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s)時,
可檢具相關證明書類向標準檢驗局申請正字標記的核發,經過審查核准後,廠商便可在其產品上註記正字標
及證書字號。所以有這個標記的產品相對而言比較有品質保證。
『綠建材標章制度』是內政部建築研究自民國88年起進行相關建材逸散分析研究以及相關建材檢測試驗,
至92年方始制度規劃初成,於民國93年7月正式上路,率先針對「健康」綠建材,
「再生」綠建材兩類進行審查與標章核發,而技術部分則以「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
等四類綠建材評定為基準。
MIT(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品質優質,支持國貨啊!
這四樣是建築材料裡面常見的標記,選材料的時候切記一定要至少有CNS正字標記跟商品檢驗標識
在水泥旁邊是一袋袋的砂。
大陸的黃色沙,台灣的溪砂都不錯,砂的選擇沒有這麼嚴格。
不過千萬要小心不要混到未經處理的海砂,混到未經處理的海砂,再好的水泥也就報廢了。
今天除了進水泥,砂石之外,還進了紅磚。
台灣紅磚基本上都不錯,所以沒有太多需要擔心的地方。
而且全世界紅磚發展的技術都很成熟,就算想要壓低成本,買來的磚也不會太差。
水泥,紅磚,堆的滿屋子都是。
接下來就是進料以外的另一項作業,水電預埋管。
基本上這項作業就是先用電鑽在牆上鑽一個通道,讓插座的出線盒跟管線有地方可以埋在牆壁裡。
這種做法因為管線事後會用水泥封起來看不到,大家俗稱這個做法為「暗的」。
所以大家在談論水電管線的時候,說「明的」,「暗的」不是在說亮度喔!
電線會被放置在水管裡面,並將水管埋在墻內。
這時候要注意兩件事情。
1. 管線要固定
2. 埋在墻內的電線管要用硬管
固定管線的方式可以使用一小塊水泥,或是專門固定管線的零件,也可像照片中用釘子固定
(小心不要弄破管子)。固定了管線,才不會在還沒有封牆時移位或掉落。埋在墻內的管線一定要是硬管,
若分辨不出來時硬管還是軟管時,拿一截管線放在地上用力踩,如果沒有變形就是硬管,變形就是軟管。
埋在牆壁,地板裡的管子一定要是硬管,穿梭在木作天花板之內的纔可以是軟管。
這是原來的插座,即將報廢。
這次進場的水電師傅總共三人,一個資深水電工帶著兩個新人。新人負責苦工鑽墻,資深的負責牽管埋線。
看著這位年輕到不行的小小師傅,我忍不住問他的年齡。兩位小小水電師才16歲!說是不愛讀書,
就來磨練一個專長,日後有工作。
我想這樣也好,做自己擅長的,做自己想做的。而且現在肯做這種技術業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畢竟剛開始很辛苦很難熬。看著拿著十幾公斤,鑽了一個上午,到下午還要一直鑽的少年,不禁有些敬佩。
這一整天就在鑽墻與進料中,平安度過了。
大家下期也要記得收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