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未滅這個詞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其意思並不陌生。

但是,在現今的社會裡,在現實的考量下,

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保持童心?

 

今天,我們為您介紹這麼一位作家。

 

 [參與靈感] 第二期: 成熟築童夢 David MacAulay

 

"我畫畫是為了了解事物的本質。但有時在我大量作畫之後,我依舊無法進一步理解畫中事物。"

 

1946年於英國出生的 David MacAulay 在他十一歲那年搬居美國。在美國,他開始了他的繪畫生崖。

他最為出名的作品莫過於他那用獨特的創作風格來描繪關於建築與工程的 non fiction 兒童故事書,

其中更有些被翻拍成合成記錄片(hybrid documentaries)與動畫記錄片。

曾獲得多向獎項的他帶給美國繪畫界與建築界不可小闕的影響力。

 

 MacAulay的兒童故事書銷售量突破 2,000,000本,且被不同國家翻譯成超過十種語言,廣受歡迎。

紐約著名時代雜誌曾讚譽 

"What [MacAulay] draws, he draws better than any other pen-and-ink illustrator in the world"

他最令我憧憬的地方在於他能夠用他那充滿好奇心的雙眼,

用一種大人的手法,孩子的心態,

來探討並詮釋各類建築物的結構與施作。

讓原本不易理解的主題也能變得平易近人。

雖然他的作品被歸類為兒童故事書,

但實際上他的作品卻沒有年齡層的區隔。

他不但為繪畫界帶來層出不窮的靈感,更為建築界開拓了一個更為平易近人的學習平台。

 

MacAulay的成名作 Cathedral,是由一個虛構但據代表性的哥德式主教座堂的建築過程為故事的骨幹,

書中的繪圖全是以筆墨完成的。

 

過程由接到建造主教座堂的建築師為開端,

(我特別喜歡他在書中以精準的描繪結構為主並且會混合插圖的繪畫方式)

 

書中他會畫出一般孩子們不會接觸到的平面圖並加以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詮釋。

雖然孩子們能夠全權理解的機率不高,

但至少可先讓閱讀者接觸建築相關知識,

引發他們對這項科目的好奇心。

 

建築的過程,一片一片木板拼成的平台,

一個個支撐著教堂的梁柱,

全部都被作為座堂的主幹加以解釋。

 

就連平時不會觀望的角度也被繪畫出來,

讓讀者們理解原來粗壯的柱子是由數個打在地底的樁支撐著的。

 

雖然大多數時間 MacAulay 都是以實際的建築物體為題材,

但是有時又會帶入一些天馬行空的童畫構想。

比如地上的人們看著天上漂浮在天空中,彷彿無重力的柱子,

而無重力的柱子上又似存在者另一個城市般的車水馬龍。

但若仔細一看,上圖是否跟在此之前看到的教堂結構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根據訴說故事的需求,

時而玩心興起,繪畫出天馬行空的世界,

時而精準寫實,描繪出真實純粹的結構,

他的世界,玩心與現實並存,

用那成熟的眼,來訴說充滿童夢的故事。

 

我最為欣賞的是他那想方設法也要畫出他喜愛的世界,

他珍惜的場景的那股熱心與執著。

 

arrow
arrow

    lcube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